岭南文化爱好者们又在荔湾发现新玩法了!
在永庆坊附近,有这样一条新游径——沿途可以欣赏工艺精湛的粤剧粤曲藏品、重游粤剧粤曲名人足迹、观看专业演员和民间私伙局的表演现场,还有机会尝试粤剧妆造,学习“唱念做打”的技艺。
近日,作为粤剧粤曲发祥地和重要传承地的荔湾区,通过对深藏在街巷里的粤剧粤曲文化资源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活化利用,首次推出“荔湾区粤剧粤曲主题游径”。
首发粤剧粤曲主题游径
了解一种文化的最好方式,也许就是回到它的起源地,在独特的水土中感受它的魅力。
荔湾区粤剧粤曲主题游径路线:
李小龙祖居→銮舆堂→粤剧艺术博物馆→荔湾区粤剧曲艺协会→何碧溪故居(宝庆一号艺术空间)→红门咖啡→振兴曲苑→广东八和会馆→广州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广州粤艺传习所)→荔枝湾大戏台
1.李小龙祖居
由粤剧“四大名丑”李海泉(李小龙的父亲)所建,古朴的西关大屋与屋内流动的电影胶卷、镂空雕塑光影装置、环绕式试听空间发生奇妙的碰撞,将李小龙的成长历程和精神源头娓娓道来。李氏父子以功夫、粤剧等中华文化为纽带,连接全球华人的精神归属与情感共鸣。
地址:荔湾区恩宁路永庆一巷13号
开放时间:9:00—21:00
2.銮舆堂
銮舆堂是为传承粤剧武打技艺、加强武打演员联系而创建的公益性行会组织,同时承担着每年祭祀华光师傅时为神像护驾的重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出身銮舆堂的香港著名武打明星林蛟为重建銮舆堂积极筹款,得到成龙、梅艳芳、芳艳芬等一众艺人与众多粤剧前辈的踊跃支持,最终促成原砖木结构的銮舆堂重建工程,是为现址。
地址:荔湾区恩宁路永庆大街二巷七号之一(永庆坊一期)
开放时间:全天
3.粤剧艺术博物馆
广州市第一家粤剧艺术博物馆,设有展厅、剧场、园林景区以及粤剧艺术传承与保护等功能区域。以粤剧艺术与传统建筑工艺、技法相结合的“三雕二塑一嵌”为装饰亮点,2017年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020年被核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园区内仿古戏台广福台每周定期举行粤剧粤曲展演,动态展示粤剧艺术特色。漫步在岭南园林风格的建筑中,可以一站式欣赏珍贵藏品、观看粤剧演出、了解名伶生平,沉浸式感受粤剧之美。
地址:荔湾区恩宁路127号
开放时间:9:00—21:00(20:30停止入馆),逢周一闭馆
4.荔湾区粤剧曲艺协会
作为推动粤剧粤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在精品创作、品牌打造、艺术研究、人才培养、群众演出、公益讲座、文化交流等各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每周为粤剧粤曲爱好者们带来惠民交流展演活动,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惠民曲艺展演、粤剧文化广场曲艺展演等舞台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仿佛梦回梨园岁月。
地址:荔湾区恩宁路127号粤剧艺术博物馆北岸中座2楼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13:30—17:00
5.何碧溪故居(宝庆一号艺术空间)
何碧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粤剧舞台美术界的第一代领军人物,曾为众多粤剧名家和演艺社团设计绘制舞台布景。
这幢融中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小屋目前由何碧溪后人管理,设有陈列展“何碧溪舞台艺术展”,与对岸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展览遥相呼应。
在这里,我们把目光转向粤剧舞台设计之美,感受粤剧粤曲幕后无声的匠心。
地址:荔湾区多宝路宝庆市一号
开放时间:修缮中,即将对外开放
6.红门咖啡
在旅途中,这座充满粤剧粤曲元素的红门咖啡馆令人耳目一新。
这是一座与粤剧艺术博物馆隔岸相望的独栋小别墅,穿过朱红色的大门,一段悠扬婉转的粤曲便将你引入小径深处。
映入眼帘的,是粤剧主题的书画、精美的八仙桌椅、流光溢彩的满洲窗,还有店家珍藏的超百款精细微缩场景与车模型,传统与现代相互碰撞,此时最适合点上一杯咖啡、一件点心,让时光缓慢流淌。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象,百年前粤剧艺人的闲暇时光又是如何度过?
地址:荔湾区多宝路多宝坊涌边1号
开放时间:12:00—22:00
7.振兴曲苑
振兴曲苑由一支扎根广州、矢志传承弘扬广东粤剧粤曲与音乐文化的青年专业私伙局乐队创立,洋溢着创新精神与时代活力。
这是一片从事少儿粤剧粤曲培训、现场乐队陪练、民间私伙局活动、专业演出、粤剧技艺与传统器乐教学的人才沃土,也是粤剧粤曲传承者融合现代艺术表达与传统文化内核的试验基地。
地址:荔湾区多宝街道宝庆新中约14-1
开放时间:周一、周三、周五 13:30—17:30
8.广东八和会馆
八和会馆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较规范的行业自我管理功能与制度的粤剧行业组织,曾是全省粤剧行业的中枢机构和指挥中心,在粤剧艺人心中具有神圣的地位。
随着八和会馆各分馆在世界各地百花齐放,位于荔湾的八和会馆总部成为世界粤剧的祖堂,是讲述粤剧文化时不可忽略的重要篇章。如今,八和会馆每年举办粤剧华光师傅诞,吸引数量上千的海内外红船弟子回荔湾参会。
地址:荔湾区恩宁路177号
开放时间:10:00—17:00
9.广州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广州粤艺传习所)
如果你认为粤剧粤曲是深奥、严肃的古老艺术,那么这个以“非遗+文旅”为主题的粤艺传习空间也许会刷新你的印象。
通过专题展览、艺术演出、活动沙龙、非遗手工、文创产品等方式,你可以在互动体验的过程中拉近与非遗的距离,感受粤剧粤曲在当下的生机与活力。
地址:荔湾区恩宁路212号首层
开放时间:11:00—18:00
10.荔枝湾大戏台
在永庆坊码头乘坐游船,沿着荔枝湾涌进入水乡深处,就能到达游径的最后一站。在临水的舞台上,全年365天每天下午开展粤剧粤曲惠民公演,吸引一众街坊前往观看。
在大榕树下,有头发花白的粤剧粤曲“发烧友”,也有随旋律摇头晃脑的孩童,这是属于曲艺之乡的朴素浪漫。
地址:荔湾区龙津西路155号(荔湾湖公园内)
开放时间:14:00—17:00
全城共育粤剧粤曲发展沃土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自明朝嘉靖年间萌芽至今,逐步从岭南的诗意水乡迈向世界瞩目的舞台——2006年,粤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粤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粤剧粤曲的发展历程中,荔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2003年以来,荔湾区连续获评“中国曲艺之乡”,在这片土地上写遍了粤剧粤曲弦歌不辍的密码。
荔湾在粤剧粤曲发展历程中的核心地位,其奠基可追溯到清代。光绪年间,作为行业管理机构的八和会馆在西关正式成立,取“八方和合”之意,分设八个行当堂。从此,被清政府禁断十余年的粤剧迎来了复兴的曙光,粤剧活动中心也因此由佛山转移至荔湾西关。
八和会馆成立后,粤剧在西关遍地开花。大量粤剧演员、编剧家、音乐家及舞台美术家等云集于此,从中诞生了众多名角、名腔、名剧、名曲、名团,群星璀璨。众多粤剧艺人曾在八和会馆附近的恩宁路、多宝路、逢源路、宝华路等街区居住,人们耳熟能详的千里驹、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靓少佳、红线女、罗品超等名家都曾在这里发光发热。
在民间,粤剧粤曲“发烧友”们热衷于在戏院、茶楼、酒肆里品戏谈戏,还催生了“私伙局”这一文化形式。群众自发“组局”,过足“戏瘾”,从明末清初至当代依旧热度不减。
作为粤剧粤曲艺术的原乡,荔湾一直十分重视粤剧粤曲的保护与传承。截至目前,荔湾建成了广州第一家粤剧艺术博物馆,成功创建了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区,成为全省第十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并出台了《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广州市荔湾区推动粤剧粤曲高质量发展九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此外,荔湾打造了粤剧华光祖师诞巡游展演、“粤韵同声”粤港澳粤曲展演、粤港澳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活动、穗港澳粤剧日等品牌活动,创作了《南音新唱十三行》《情醉珠江》《同心结》等一批深刻反映岭南民俗民风的粤曲优秀作品,多次获群众文化最高奖项——全国“群星奖”殊荣,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粤剧粤曲的保护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当中。
日前,首届“粤剧粤曲+”创新大会作品征集活动持续升温,这是一场立足湾区、辐射全球的粤剧粤曲创新文化盛会,更是广大岭南文化爱好者感受粤剧粤曲魅力的契机。
值此盛会,不如和我们一同走进荔湾这座粤剧粤曲文化宝库,感受岭南地区独特的人文底蕴。
十座深入骑楼街巷的宝库,十种认识粤剧粤曲的视角,贯穿了荔湾粤剧粤曲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你也好奇这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希望充分体验岭南地区独特的人文底蕴,那就快来开启一趟文化之旅吧!
南方+记者 郎慧
通讯员 荔宣
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