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这个话题,在全球经济里头可是个热议的话题,经常被各种新闻报道登上头条。不过,近几年情况似乎有点不一样,本来以为日本、中国、英国这些大国会一直是主要买家,结果反而开始逐渐减持,或者至少没以前那么积极去增加持有量了。
取而代之的,反倒变成了美国自己,成为最大的买家,大概吃下了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美债。这事儿听着挺有意思的,国家欠的债,最后还得靠自家的老百姓和各种机构来收拾残局。
先说说美债到底是个啥东西。美国政府要搞基建、发福利、维持军队啥的,总得花大钱,可光靠税收根本不够,就只好借债啦。国债其实就是政府发行的一种债券,答应到期时还本金和利息。
到2025年8月底,美国的公共债务总额大概达到了37万亿美元左右。从财政部的数据来看,8月26日,债务持有人部分大约是29.9万亿,再加上内部持有的7.3万亿,总数差不多是37.2万亿。这债务占GDP的比例也挺吓人的,2025年第一季度竟然高达120.8%,比前些年还涨了点。这就意味着,美国的经济体量快跟债务差不多了,压力确实挺大的。
为什么觉得吸引力在减弱呢?主要是因为全球通胀持续走高,美联储也在不断加息,虽然国债收益率上去了,但风险也跟着上涨。外国投资者开始有点犹豫,特别是那些一向热衷的大户们。日本作为最大的海外持有者,到了2024年底,拥有1059亿的美国国债,到了2025年6月,数字没怎么变,但整体外国持有的规模,从年初的9.05万亿增长到9.13万亿,日本依旧占据着很大比重,差不多在1.1万亿左右。
中国大陆的持有量从759亿减少到更低一些,2025年5月的数据显示,已经降到7563亿,明显有减持的迹象。英国反倒逆势而上,从690亿涨到858亿,变成第二大外国持有国。不过整体来看,外国持有的比例只有总债务的25%,也就是说大概在9万亿左右,剩下的75%还都是在美国国内自己人手里。
这就说到正题了,其实,美国自己才是最大的美债接盘者。国内的持有分成两块,一块是公共债务的持有人,主要包括私人投资者、银行、养老基金啥的;另一块则是政府内部的持有,比如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啥的。
到2025年的时候,数据显示,咱们国内的国债总持有量大概在28万亿左右,其中私人投资者占了24.4万亿,这个数字是3月份的,到了8月估计还得往上走点。这帮人为什么愿意买这么多?主要是因为国债被当作“安全牌”嘛,而且2025年那会儿的收益率还能保持在4%以上,比存银行的钱划算得多。特别是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这些机构,得稳稳当当天给退休人口提供保障,所以他们对这些债券的需求挺大的。
内部持有的部分大概有7.4万亿,主要是联邦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欠款的账目。当中最大的一块是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到2024年底,已经持有了2.721万亿,全都投资在特殊国债上。这笔钱主要来源于工人缴的社保税,本来是为退休人员的福利做准备的,结果政府把这些资金借走用了,转而换成了国债。
2025年的报告说,信托基金的储备从年初的2.788万亿下降到2.721万亿,支出比收入多,只能靠赚的利息和用本金来听。到2034年,这部分养老金基金可能会光了,只能支付承诺的79%的收益。这说明政府在用老百姓的养老钱填债务窟窿,虽然还能付利息,但这风险都压在国家的信用上啦。
其他国内买家也挺活跃的,美联储手里还握着4.7万亿的国债,虽然到2025年开始缩表,可这份资产还是挺重的。私人互惠基金和州县地方养老金加起来也有好几万亿。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外国投资者持有的可流通国债占比是32%,不过国内私人实体持有的更多,达到了54%。这个比例反映出,美国债务越发仰赖内部的资金流转,外资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啦。
为什么外国投资者会减少持仓呢?拿日本来说,日元贬值挺厉害的,2022年时跌了超过20%,到2025年还在波动,估计他们卖美债换日元为稳汇率。中国方面呢,从2022年开始不断减持,持有量也降到了7500亿以下,这可能是为了分散风险或者应对地缘紧张的局势。英国虽然加了持仓,但整体外国持有金额增长慢于美国债务的增加速度。到了2025年6月,外国持有美债达到了9.13万亿的纪录,但占总债务的比例差不多没变,依然在25%左右,说明美国债务扩展得更快一些。
美国政府该咋办呢?还是继续发行新债偿还旧债,到了2025年,利息支出已经飙升到1万亿,占预算的17%。这笔钱从哪赚来的?税收和借钱。养老基金悄悄成了背后大军,把居民的积蓄挪作国债投资,表面看像在理财,实际就是用咱们的财产补贴政府罢了。政府没怎么节约开支,军事投入一直在高位,2025年在中东、欧洲的援助也不少,中美南海的摩擦,花的也是血汗钱。内部矛盾愈发严重,债务就像悬在头顶的定时炸弹。
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玩法还能撑得住不?专家们都摇头哈腰,不看好。信托基金到2034年就得用完,社会保险的钱会大打折扣,影响数亿退休人员的生活。国会要出手改革,要么加税,要么削减福利,可政治上难料,难搞得团团转。再者,假如别人继续减持咱们的债券,收益率就会往上飙,借钱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数据显示,2025年时,债务与GDP的比例已经到达121%,再这样下去,估计信用评级都要降低,后果可不小,可能酿成一连串麻烦。
倒也不能说完全不好,美国人自己买国债,至少在自己手里,把资金掌控在自己手中,不担心外资突然撤退。不过,这种感觉就像是在自家后院挖坑埋土,迟早要面对现实的。有税收的钱买债,政府再用这些钱,这种循环难免带来通胀的压力。到2025年,虽然通胀有所缓解,但美联储的政策摇摇晃晃,一会紧,一会松,嫩模子还得看局势怎么走。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